• <cite id="syceu"></cite>
  • <small id="syceu"></small><abbr id="syceu"><table id="syceu"></table></abbr>
  • <abbr id="syceu"><button id="syceu"></button></abbr>
  • www.ymmtgmh.com — 中國知名的頂級女性時尚網站!
    當前位置:首頁 > 樂活 >

    把青年旅社當家是個什么感受?它還成了門生意

    來源:摩登時尚網(www.ymmtgmh.com)時間:2015-11-19 09:18作者:Tom熱度:手機閱讀>>

     

    無論在中國、美國,還是日本,像美劇“六人行”那樣的共享居住方式正在成為一個生意。

     

     

    23歲的汪行健曾經嘗試過在他租住的公寓天臺上露營,盡管后半夜一場突如其來的雨讓他倉皇結束了這次行動,那次露營卻成為他在這間公寓里最棒的一次居住體驗。

     

    天臺上視野開闊,地面被房東鋪上了草皮,在夏季晴朗的夜晚,如果沒有霧霾,可以呼吸著青草的氣息,數著星星入睡。

     

    此外,他判斷,要獨享天臺和星星,得有一定的經濟承受力。

     

    這個20多平方米大的區域并非汪行健一個人的“秘密花園”。在他租住的名為706青年空間的青年公寓里,每個租客都有權按照自己的意愿使用這塊區域。

     

    從德國交換回來的建筑系學生張躍把這里當成自己的健身區,每個下午在上面推舉杠鈴。產品經理周伯翰則把這兒當成一個會客廳,還有一只名叫卡門的貓陪同接待。

     

    除了天臺,共享的東西還包括擺著復古真皮沙發的客廳,都敏俊家風格的大書房,可容納十幾人的餐廳,以及裝有品牌衛浴設施的浴室……

     

    不過,這里可是“宇宙中心”五道口,是北京學區房投資最熱門的區域之一,在這個高校林立的海淀區核心區域,房價曾被哄抬到每平方米8萬元。

     

    如果你想獨享上述的一切,在706所處的五道口華清嘉園小區,你需要付出的代價是每月3萬左右的租金,或是以1600多萬元總價買下它。

     

    對大多數年輕的公司人來說,這幾乎不可能。

     

    北京的房價10年內上漲了超過20倍,遠超過GDP的增長。類似的情況也在中國的其他幾個大城市發生,這意味著即便借助父母之力,想在大學畢業的三五年內就擁有一套自己的住房也不是中產家庭所能承受的。

     

    曾居住在唐家嶺的蟻族蘇捷對《第一財經周刊》說,他的奮斗目標是能夠在北京租一套陽光充足的寬敞房子,再在老家山東購置一套住房。

     

    在百度上班的李富成已經是他那批專科畢業同學里的佼佼者,但仍居住在沙河鎮滿井西村——這里位于北京的六環,四周有些荒涼,和他白天工作的地方形成鮮明的對比,他公司的下沉式的餐廳周圍被水包圍,還有潺潺的流水聲。

     

    一些人不買房則是因為還沒有達到某種“資格”。在上海工作了6年的小曲已經31歲了。他是個未婚的“外地人”,還沒有辦法達成買房的愿望。

     

    對于所有新入職場的年輕人來說,居住的房子是個重要話題。它不僅意味著一處居所,更意味著一個家,一份自己奮斗的城市對自己的認同。怎么才能體面而有尊嚴地居住,又能滿足自己的良好居住需求,又上到一個高度。

     

    張躍(右一)和小伙伴們在706青年空間的圖書館。

     

    在我們針對近1500個公司人的居住體驗調查中,23%的被訪者每月為居住劃出30%的收入,有的甚至愿意提高到50%。

     

    一位生活在廣州的28歲獨居女性說,她租到現在居住的房子前后用了3個月的時間,走遍了越秀、海珠、天河,因為“一房一廳的戶型都是拿來放租的,普遍不干凈。”

     

    仍跟父母住在一起的時尚買手Gordon說,她若搬出去住,必須要在一個能買到一杯星巴克的地方。

     

    無論如何,人們都想住得更好。

     

     

    “5年之前人們可能會在30歲左右開始考慮買房,但現在的情況不是這樣了,房價的飆升,加上新出現的學生負債的因素,讓年輕人選擇居住的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或許一開始合租只是出于經濟上的原因,但現在看起來,他們也更喜歡合租。”Matt Hutchinson說。他在2004年于倫敦創辦的Spare Room合租服務網站已有130萬注冊用戶。

     

    不管是在中國北京,還是在其他的時區,像美劇“六人行”那樣的共享居住方式成為一個生意。

     

    金融危機后,紐約大學商學院畢業生Justin Gerstley租下了曼哈頓南碼頭附近一個500平方米的房子,并簽下5年合約。他跟父親借了6萬美元重新裝修了這個loft,至今已經出租了7年。他沒透露究竟為此付了多少租金,但其中一個寬敞的臥室就可以租到2500美元。

     

    這個房子里充斥著一種校園氣氛,大家共同進餐,一起出去玩,里邊有大屏幕、3個沙發、餐桌和一個乒乓球案子,還有個小型健身房和客房。

     

    居住在這里的年輕人普遍只有20多歲,Gerstley和已經在房間里居住的人都要集體面試新人,大家許可了才能住進來。“畢竟大家要頻繁見面,當然要謹慎。大概要喝上幾次酒,才能真正了解對方。”Gersley說。

     

    Gersley當初或許不會想到合作住宅未來的火爆程度。就在這半年以來,紐約和美國其他地方突然冒出很多合作住宅。這些項目太新了,大都要到明年之后才能真正入住。

     

    就連目前最活躍的合作辦公空間公司Wework——它在中國已經有了無數效仿者——都打算接下來進行它的Welive試驗。它最初選了華盛頓特區附近的Crystal City來試點,今年年底開放。另一項目則是將曼哈頓下城一座27層的辦公空間改變為合作住宅。

     

    紐約位于紐約的Common合作住宅。在這里,年輕的居住者分享有趣的想法,有時也難免為一些觀點爭論起來。

     

    Crystal City的項目會擁有252個微型住宅,配備一些通道、花園、圖書館,以及大量存放自行車的地方。曼哈頓的合作住宅將位于華爾街110號,一個曾被桑迪颶風嚴重毀壞過的27層樓高的現代建筑。這里事實上目前已經是Wework的一個辦公樓。

     

    位于曼哈頓下城的創意人士云集、租金最為昂貴的合作辦公空間Neuehouse,也計劃將目前的辦公空間延續到住宅和酒店項目。

     

    Hutchinson還認為,“在家辦公的人越來越多”也是合租需求再度旺盛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英國大約有420萬人口在家辦公,大約占到整個勞動力市場的13.9%,這個比例也是歷史以來的最高,并仍有不斷上漲的趨勢。

     

    回到宇宙中心706。

     

    住在這兒的年輕人絕大部分為90后,租客們大致可以分為兩種:剛畢業或即將畢業的高校學生,和正在“做一些事情”的年輕人——比如互聯網創業、拍紀錄片,幾乎沒有人從事那些我們耳熟能詳的傳統行業。

     

    除了房租,租客們大體上認為這里的居住體驗是超出預期的。

     

    周伯翰是706的第一批租客,他說自己性格偏安靜,但這間公寓雖然聚集了一大幫嘰嘰喳喳的年輕人,卻并不會讓他感到吵鬧。“你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空間,和志同道合的人。”——他的“專屬空間”就是書房靠窗的一個角落。

     

    盡管不斷有新人加入,這些90后的年輕人們總能很快熟識起來,相約一起夜跑、游泳,在天臺邊兒的陽光房里排話劇,或者聚在餐廳里玩德州撲克。

     

    租客們還能在彼此之間發現事業上的合作伙伴。為了出國深造,學建筑的張躍在五道口附近的一家德語學校進修德語,在706短租的兩個多月里,他和另一個做小眾旅游線路的室友合作,規劃了一條前所未有的“北京建筑游”線路。這項小小的事業不僅讓他結識了更多的朋友,還幫他解決了一部分房租。

     

    年輕人的追捧讓706青年空間的創始人鄔方榮感到出乎意料,“做住宿只不過是誤打誤撞的結果。”

     

    樓下招牌上的宣傳語中,“公寓”被擺在最后的位置——這符合他最初的想法,只是想把這里塑造成一個古典意義上的東方“士林”,可以供青年人讀書、交流、搞一些文化講座,來點兒思想的碰撞。706青年空間也源于當時租用的華清嘉園15號樓的7層706號。

     

    706青年空間的咖啡廳。

     

    這個青年沙龍很快在周圍的高校里收獲了人氣,慕名而來的年輕人只要點一杯飲料,就可以在這兒度過一整個下午。

     

    有時活動結束的時間較晚,不少住得遠的年輕人只能留下來打地鋪。由此,他開始嘗試青年公寓,沒想到大受歡迎。

     

    幾經擴張,706青年空間現在租用了華清嘉園15號樓頂層兩套打通了的復式公寓和18層的一套三居室,總面積接近800平方米。除了豆瓣,鄔方榮很少利用互聯網和新媒體為706的青年公寓業務打廣告,但青年人的租房需求依然旺盛,加上之前在高校學生中的口碑,眼下3套房子都已經租滿,鄔方榮還在繼續尋找新的房子。

     

    就在706東北方向不過一公里的地方,一間名為綠客屋的青年公寓也曾聚集了許多來自全球各地的年輕人。租客們在這里開辦烘焙教室、古琴課、即興表演,和電影觀影討論會,還有博士畢業的全職健身教練教授如何練出腹肌和馬甲線。人們常常聚在一塊兒聊到凌晨兩三點,樂此不疲。

     

    這里本來是北京城建四公司的一處閑置倉庫,去年9月,創始人郭強騎自行車閑逛的時候發現了這處幾乎被人遺忘的半陽光房建筑。

     

    “如果把它改成一個大的Loft,一群朋友住在一起,該是一件多有意思的事情。”郭強腦中當即浮現出《老友記》《生活大爆炸》等一系列美劇中的情景。他決心把它租下來,做成住宿和聯合辦公空間。

     

    經營這樣的公寓卻不是個輕松的事。

     

    綠客屋很快碰壁可以說明一些問題。這幢房子的租金價格高得驚人——年租金100萬,按照一個床位1600元/月來計算,它并沒有足夠多的房間或床位來收回成本。郭強堅持將2樓作為聯合辦公的區域,并將其租給一家小型互聯網公司。

     

    而政策很快又制造了壁壘。

     

    2014年年底開始,按照北京市政府下達的人口調控任務,海淀區開始限制流動人口的數量,目標是到2015年年底,將海淀區常住流動人口規模控制在100萬人以內,綠客屋很快受到了沖擊。

     

    坐在有些冷清的大廳里,25歲的郭強捧著一杯奶茶,表情落寞。他在一進門的黑板上向僅剩的幾位租戶發布了退租通知,對于那些還沒找到房子的年輕人,他也沒有催促,“大家都是同齡人,相互都理解。”

     

    “現在有兩個打算,一個是把這里改造成健身俱樂部,另一個是用做純辦公,”他說,“做住宿實在是一個費力又不容易討好的生意。”

     

    多個住戶的住宿涉及到很多方面,交叉性又強。“從水、電、采光、采暖、安保,到你的室友是怎樣的人,甚至到床墊的舒適度,你需要扮演保姆一樣的角色,最重要的是,前期需要投入很多錢。”郭強曾一度嘗試過網上眾籌,因為時機和國內對眾籌的一些限制,最終還是失敗了。

     

    這也解釋了活躍于紐約和舊金山區的類似青年公寓仍處于較小規模的原因。

     

    和歐美市場相比,share house在日本的發展要順暢得多。這種居住方式2010年在日本興起,此后逐漸成熟。現在,選擇這種居住方式的主要是二三十歲的年輕人,其中以女性居多。

     

    在倫敦或紐約,房租很高,年輕人一個人住不太現實。因此更多采用合租的形式。而在日本,20平方米左右的單人居室比較常見,里面設施也完備。share house也是一種更經濟的選擇。目前,日本的share house已發展為兩種形式,一種是歸業主所有并管理,另一種是朋友們自發一起住。

     

    現在,一個新的形式出現了:一個介于share house和普通集合式住宅(租賃格式統一的公寓)之間的形態,業主會保留租戶各自居住的形式,但在公共區做一些share house的活動,創造一個公共空間。

     

    NEMA公寓。公共場所和設施是share house公寓的標配。

     

    在日本,效果不錯的share house都是集合了住宅、辦公的復合項目,收取的租金和周圍單獨居住的租金差不多,所以也吸引了很多預算足夠、對share house有興趣的人。

     

    盡管大部分share house經營難度高,但還是有更多人盯住了這個未被充分開發的龐大市場。

     

    雷軍投資的you+公寓和俞敏洪投資的函數公寓,都是將租戶群體定位在創業者和剛畢業的大學生。此外,還有優客逸家、魔方、蘑菇、青客等長租公寓。

     

    轉型中的房產中介服務商鏈家推出了自如友家、自如整租和自如寓三類產品,試圖涵蓋大部分公司人。“剛畢業的年輕人可以選擇合租式的自如友家,價位在2000元左右;當他有一定的經濟基礎,或是戀愛、結婚以后,可以考慮私密性更好的自如整租,或者自如寓。”自如網CEO熊林對《第一財經周刊》說。

     

    5年前,他從IBM戰略咨詢部加盟時,并未料想到自如品牌如此快速的增長。“我剛到鏈家的時候,沒有那么清晰地做這個事情。只是從網上看到大家很多的不滿意,對于租房黑中介的不滿,另外租房業務的增長非常快,所以后來做了深入的研究。”熊林說。

     

    現在鏈家自如已經擁有15萬間自如友家,和1000多套自如寓(北京6棟,上海1棟),并達到93%的出租率和30萬名自如客。

     

    即便如此,據一名長期觀察長租公寓的業內人士透露,眼下國內并沒有一家長租公寓真正獲得盈利。

     

    長租公寓目前收獲最多的是來自租客們的抱怨。自如寓投入運營之初,不少租客曾在網絡上發帖吐槽房間的隔音、網絡,以及遲遲未能建好的公共區域,而you+也曾被臥底的媒體指出“又貴又憋屈”。

     

    小米用補貼帶來的高性價比換取大量用戶的做法,在實體物業運營領域面臨挑戰。在規模收益的拐點到來前,可能要經歷漫長的投入期。you+公寓拒絕了《第一財經周刊》的采訪。

     

    706青年空間同樣面臨難以盈利的問題。每月2000元一個床位的價格,在合作住宅當中已經算得上很低的定價了,對經營者每月7萬元的成本來說,僅僅能維持收支平衡,但租客們還是覺得不便宜,畢竟,傳統的租房經驗會告訴你,同等價位你可以租到一個多大面積的房子。

     

    傳統的租房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但長租公寓的價位普遍偏高,比如,亞運村一間15平方米的自如寓長租的月租金為4555元,短租的話還要再貴上1000元。這個價位在周邊的住宅區已經可以租到一間50平方米的一居室。這使得很多租房中的常見問題變得令人難以容忍。

     

    “這些反饋我都很清楚,很多帖子我也看過。”自如網CEO熊林說。他告訴《第一財經周刊》,除了不斷改進,經營長租公寓的確需要面對很多問題。

     

    連鎖酒店是這個領域的新玩家。

     

    旗下擁有7天、鉑濤菲諾等眾多連鎖酒店品牌的鉑濤集團也在今年5月推出了品牌公寓“窩趣輕社區”。

     

    “切入長租公寓(領域),不代表以前的業務不好了,而是發現了一個投資回報更有誘惑力的市場。”窩趣項目總經理劉輝對《第一財經周刊》說。窩趣的做法是,利用鉑濤現有的品牌,讓一塊地的價值可以共享。

     

    與傳統的租房相比,新興的長租公寓都更為看重居住和社交體驗。

     

    自如友家為裝修老舊的房子設計了布丁、拿鐵和木棉三種不同風格的裝修,自如寓則試圖解決這樣一個問題:如何在有限的空間,比如在15平方米內,裝下廚房、餐廳、臥室和浴室。為此,自如向擅長處理小空間室內設計的日本設計師請教,并邀請日本知名室內設計師深津泰彥設計了亞運村自如寓。

     

    自如還同時配備了24小時的管家和維修,以及每周至少一次的保潔。

     

    幾乎所有的長租公寓都留出了公共空間給租客們用來運動、娛樂和社交,像706一樣,公寓設計者開始重視天臺這類曾一度被忽視的空間。運營者們則想方設法地籌劃各類活動,試圖讓租客與鄰居、與公寓建立起一種更為親密的感情。

     

    “太繁瑣太重了,客戶住進去你要照顧他5年,所有的事情都要照顧。還要為中國過去30年房地產開發的低質埋單,整合中國最不好打交道的供應商,讓它們的寬帶24小時不斷網。”熊林說。

     

    自如在提升服務上下了很多功夫,比如定期組織保潔阿姨培訓,教會她們用手機接單,規定進門穿鞋套、使用禮貌用語等。還在租客當中舉辦一些體驗活動,比如體驗搬家師傅的工作,體驗保潔的工作,希望對租客們多一些了解。

     

    日本Next Home's總研所長島原萬丈告訴《第一財經周刊》,盡管經濟的不景氣和311地震帶來的震撼,讓share house在東京變得流行起來,但不動產業者需要面臨的是“人際關系管理”的問題。“這是一個要花功夫的麻煩生意。”他說。

     

    706青年空間的自習室,也是住在這里的創業者交流想法的地方。

     

    拋開經營者面臨的問題,選擇與人share house的生活方式,多少要做好一些心理準備。706的冰箱上長年貼著一張提醒人們給自己的食物貼標簽的告示,但周伯翰偶爾還是會郁悶地發現:自己的零食被人誤吃了。

     

    早高峰時間,5個不分男女的浴室相比于租客的人數也顯得有些捉襟見肘。人來人往的環境有時也會令張躍無法靜下心來學德語,“你會不自覺地想跟人聊天,或者不時有小伙伴來找你聊天。”而作為從事建筑設計的專業人士,一些布局不甚合理的區域,讓他有著強烈的改造沖動。

     

    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人找到成功的鑰匙。

    樂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