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霏宇走到臺前,在簡短地介紹展覽之后,開始致謝從器材設備到出版物的所有贊助商和支持單位,然后他邀請藝術家和策展人對話,讓在座的媒體和嘉賓更深入地了解這次活動。這是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UCCA)新聞發布會的流程,是中國美術館領域獨一無二的開場方式。2007年至今,運營8年,在藝術和現實之間,“可行性”是UCCA團隊看重的工作方法。
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館長田霏宇向媒體發布UCCA 2016年度展覽計劃
2011年的拍賣風波
2011年4月3日,香港蘇富比春拍尤倫斯專場,105件中國當代藝術作品拍出4億港元的高價,其中張曉剛1988年作《生生息息之愛》以7906萬港元刷新中國藝術家拍賣紀錄,作品價格僅次于冠軍杰夫·昆斯。趕超英美,在市場為這個拍賣結果歡呼慶祝的同時,藝術界簡直炸了鍋——拋售中國當代藝術,西方資本要撤了!這一年春天,混雜著興奮、激動、焦慮不安和民族自尊的中國藝術圈比季節本身更為躁動。
現象級的拍賣結果引發媒體的極大關注。這時,從尤倫斯專場的拍賣細節到尤倫斯男爵來到中國進行早年收藏的歷史均被深度挖掘。加上2009年前后興起的一波藝術品金融浪潮在2011年被推至高峰,一個由拍賣價格引發的對中國當代藝術的關注用數字給大眾上了生動的一課。從此,“貴”和“看不懂”成為兩個回應藝術話題的萬能關鍵詞。
一波輿論風潮平息,尤倫斯沒走。
美術館的CEO
2007年,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UCCA)經過長達兩年的裝修于北京798藝術區開幕。作為藝術區內最大的完整空間,這座之前作為798廠區供暖鍋爐房的建筑被改造成恒溫恒濕,并具有國際化現代美術館功能的空間。配套的公共教育活動、尤倫斯藝術商店(UCCASTORE)等業務同期開展。作為國家事業單位之外的“美術館”出現在公眾視野當中,整個運作模式顯得過于突兀。就連活躍在藝術公關領域的薛梅也覺得“過于奢侈和高調”。
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
開館展“85’新潮:中國第一次當代藝術運動”以明確的立場標榜著UCCA關注的方向。一個以中國當代藝術為基礎兼具國際化視野的重要機構,不管是其學術定位還是它的地理位置,都成為中國當代藝術中心的中心。自UCCA開幕,薛梅的公關工作多以合作項目與之交集,因為出色的工作能力,時任UCCA館長的桑斯邀請她來UCCA工作。公關部總監和尤倫斯藝術商店負責人兩個職位可供選擇,對公關業務手到擒來的薛梅在征求藝術界各方人士意見之后,決定來尤倫斯藝術商店試一試。公關業務既懂大眾,又懂機構,藝術衍生品商店無疑需要一個能夠溝通二者的角色來運營。2008年,薛梅參與到尤倫斯藝術商店的管理,到2014年商店實現年收益1900萬元,補貼UCCA展覽運營經費將近40%。
尤倫斯藝術商店(UCCASTORE)
2011年8月,拍賣風波剛剛平靜,薛梅出任UCCA CEO,這一消息使尤倫斯撤離中國的謠傳不攻自破。CEO這個極具商業機構風格的職位在中國的美術館系統中并不常見,但不可回避的是,運營一個美術館對資金極大的需求需要一個健康的機制去維持其運轉。更何況,美術館展覽本身除了微薄的門票收入以外,幾乎沒有任何實際的產出。作為舶來品的美術館在西方根據不同的資金來源,以不同的形式維系發展,在中國,更是無先例可循。尤倫斯夫婦在2011年的拍賣之后雖然繼續專注于對中國當代藝術的收藏,但也希望UCCA作為機構有著更強的獨立運營能力。隨之而來,美術館對外部支持的需求就顯得極其迫切。在薛梅出任CEO之后,UCCA投入到新一輪的運營。她要做的,是要通過各種手段開源節流,支持UCCA全方面的發展,沿著尤倫斯夫婦設立美術館的初衷,以國際化的視角觀察和呈現中國當代藝術。并且,在薛梅的運營中,特別加強了對公共服務功能的關注。
UCCA首席執行官薛梅
出任CEO后,薛梅聘請田霏宇(PhilipTinari)任UCCA館長,尤洋擔任副館長,重新調整尤倫斯藝術商店結構,設立UCCAStore@Design鼓勵和支持本土設計;2012年,邀請著名設計師張永和為UCCA設計新的大門,同年,UCCA贊助理事會和學術委員會成立,一個具有自我造血功能的美術館初見雛形。同樣是2012年,UCCA團隊經過對世界美術館考察、學習和內部討論,第一屆UCCA慶典晚宴(Gala)在建館5周年的時候推出。一個邀請藝術家、收藏家、相關商業機構和社會各界人士參加,為支持美術館運營籌資的晚宴模式被引入到中國,并在之后的時間中發展成為UCCA的年度盛事。
視角和方法論
UCCA現任館長田霏宇今年開始了他在牛津大學的博士課程,研究方向是中國當代藝術的國際化進程。我們往往將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與中國政治經濟背景比照著考察,反而忽略了中國當代藝術參與國際當代藝術進程的某些轉折。田霏宇從西方來到中國,再回到西方,再次以他者的視角重新審視這片東方土地上的當代藝術發展。
UCCA館長田霏宇
2012年,田霏宇離任《藝術界》雜志主編,出任UCCA館長。從媒體到機構,將開闊的眼界嫁接到機構運營當中,富有想象力的運營思路為今天的UCCA帶來了太多驚喜。2012年以來,王興偉、徐震、趙剛、劉韡等大型個展,展示創作高峰期的中國藝術家作品。2013年的《ON | OFF》展覽以大規模的集體呈現反應新一代青年藝術家的生存狀態。2014年1月,UCCA展出季大純個展《無家可歸》,2015年5月,季大純作為威尼斯雙年展中國館代表藝術家參展,UCCA展覽和威尼斯雙年展的關系不言自明。2015年,肯特里奇展覽《樣板札記》受到業界一致好評,全方位的聲光效果帶來世界大師的藝術體驗。同時,“新傾向”系列展出的藝術家受到國際其他藝術獎項的關注。在地北京,UCCA以國際的視角觀察和審視這片土地上發生的藝術,這與田霏宇的工作密不可分。
UCCA大家庭
“UCCA慢慢地長大了,她也需要一步步自食其力。而尤倫斯先生就像是一位父親,逐步地放開他的手。”薛梅在介紹創始人尤倫斯男爵時這樣說,“我們在做的是每年從預算中減少尤倫斯先生所捐贈的份額,而不是去要更多的錢。”今天的UCCA通過理事會贊助、尤倫斯藝術商店、餐廳、門票、特別項目、Gala晚宴等方式籌集85%的運營資金。尤倫斯夫婦早期的全額運營也下降到了15%。2011年之后,尤倫斯先生雖然年事已高,但他對UCCA的運營和中國當代藝術的關注絲毫不減。現在,尤倫斯先生仍然保持著大概每月一次的到訪頻率,幾乎每一個大型展覽他都會親自蒞臨。
2012年度尤倫斯慶典晚宴(左至右:UCCA館長田霏宇、UCCA創始人米莉恩·尤倫斯男爵夫人、UCCA創始人蓋伊·尤倫斯男爵先生、UCCA首席執行官薛梅)
UCCA 8年,伴隨著中國當代的發生、發展,就像一個孩子經歷學步、走路,現在已經奔跑在國際化的道路上。2013年,UCCA加入谷歌藝術計劃,即便中國的觀眾還不能通過網絡看到UCCA的展品,但是這個在美術館領域場地規模不算大的當代藝術空間,成為中國第一批被邀請參與的對象。
國際化的水準離不開工作團隊密切的配合。UCCA就像是一個大家庭凝聚著這里的員工。只要你來到UCCA,從前臺問詢到會員接待,從安保人員到志愿者服務,隨時以充沛的熱情和專業的服務精神應對每一次問詢。你能感受到這種熱情背后的一種榮譽感和自豪感。當被問到“在UCCA工作,什么令你感到最自豪?”時,幾乎每一位員工都會不假思索地回答:“專業性”。與全世界最優秀的機構比肩,與最專業的團隊合作,不管是展覽質量,還是公共服務都對UCCA提最出嚴格的要求。
2014年度尤倫斯慶典晚宴暨義拍現場UCCACEO薛梅致辭
自2007年創立至今,UCCA已經為來自全世界逾400萬名觀眾呈現出百余次藝術展覽和超過3000個公共項目。今年UCCA大堂開辟出CreativeStudio為兒童教育提供專門空間,同時大堂開設小型圖書角和咖啡廳,并提供免費WIFI服務,以支持場館內特設的語音導覽服務。投身美術館管理,這些人性和便利的細節讓美術館不再“奢華和高調”,薛梅在談到專業服務時說:“今年的觀眾已經達到70萬,他們中間很多是長期會員,我們叫UCCA人,英文表達是UCCAer。他們熱愛這個地方,而我們能夠使得他們不斷回來,這就證明我們做的事情是有意義的。”
2014年度尤倫斯慶典晚宴暨義拍現場
2015年11月22日,一年一度的尤倫斯慶典晚宴和籌款義拍活動將如期舉辦。今年的主題是“貢獻與未來”,8年間,尤倫斯夫婦、藝術家、收藏家、企業機構和工作人員團隊共同的努力為北京打造了一個如此優秀的美術館,這些力量持續的發力,讓我們能夠預見一個更有活力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