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月19日晚上的錄制的《中國好聲音》上,老爹施瓦辛格穿著他的機車夾克、戴著他的標志性墨鏡走進了現場,霸氣地拿起從天而降得麥克風,喊出了那句經典的《終結者》中的臺詞:I am back。此前《終結者:創世紀》(以下簡稱《終結者5》)在北美票房慘敗,為了討好中國觀眾,老爹不得不露個臉刷一下存在感了。
7月1日,《終結者5》正式登陸北美院線,最終該片北美市場的票房收入8900萬美元,爛番茄新鮮度僅為26%,無論票房還是口碑,《終結者5》都是一部失敗之作。
這部投資10億人民幣的大片,一個全球知名的IP,為什么沒有成為爆品?
1、一點都不酷,劇情混亂難懂
《終結者1》對中國觀眾的震撼巨大,為什么?太酷了,太破壞性了,太暴力了。機器人、未來戰爭、穿越等。到《終結者5》,你會發現,這部科幻片一點都不酷了。
酷和破壞性是《終結者》的核心標簽,這一點,《瘋狂的麥克斯》已經甩了《終結者5》好幾條街。
對于沒有看過前幾部《終結者》的觀眾來說,《終結者5》可能是一部還算勉強可以的爆米花電影。但是看過該系列前幾部電影的影迷與前幾部劇情失聯,不少觀眾大呼看不懂。導演艾倫·泰勒在一次采訪中表示,沒看懂的可以再去看一遍。對于這樣的科幻動作大片,搞不定小白觀眾就很難搞定票房。
全片尿點多,有網友甚至這樣揶揄老爹那就經典臺詞“I'll be back”(我還會回來):幫我看下包,“I'll be back”。影片結尾的時候也沒有任何新的、令人激動地元素出現,糟糕的時間旅行讓觀眾如墜五里霧中。
2、科幻片不靠特技,靠情懷
情懷,用來裝嗶可以,但是用來賺錢就要三思了。打情懷牌可以,但主打情懷牌就會虛弱。很不幸《終結者5》主打的就是情懷牌。
影片前半部分,一直是在向前面的幾部《終結者》致敬,甚至有網友吐槽電影的特效,這么5毛的特效難道也是向30年前的《終結者》致敬嗎?
不可否認,老爹快70歲了,曾經為觀眾帶來過經典。好多伴隨《終結者》系列電影長大的影迷,就算是不看劇情,就為了看有可能是老爹最后一部《終結者》也會去支持一下。但是光靠情懷,很難取勝,因為大部分人還是去看故事的嘛。此外,老爹的票房號召力早已不如當年,如今00后當道,老爹那滄桑的面孔真的還能吸引他們的眼光嗎?
系列電影之所以可以經久不衰,就是因為每一集都會有新鮮的血液注入,或導演、或演員、或拍攝地。比如《碟中諜》系列每一集都會有一個大的賣點,第四集靚湯攀爬迪拜塔,第五集玩了個更炫的:徒手扒飛機。即便是文藝范兒十足的《刺客聶隱娘》,也有不少抓人眼球的賣點,作為侯孝賢的影迷,我熟悉侯孝賢的敘事風格,知道《刺客聶隱娘》不會有大開大合、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但是這部電影仍然有許多讓我必須買票去看去一探究竟的地方,比如膠片拍攝、精美絕倫的畫面、文言文對白。反觀終結者5,能夠拿出來讓大家津津樂道的賣點真的屈指可數。
3、嚴重忽略鐵桿粉絲
不得不說,《終結者5》在北美上映的日子選的真叫一個差,上映時遇到了兩個非常強勁的對手——《侏羅紀世界》和《頭腦特工隊》,這兩部片的票房好的有點反常,都屬于老少皆宜型,如果你和你父親、母親、8歲的兒子以及15歲的女兒外加上你的表兄、叔叔,你會選擇《終結者5》嗎?別開玩笑了。這樣的商業大片華麗麗地被小眾,想想也是醉了。
此前的三部《終結者》在美國的分級是R級,這意味著只有18歲以上的成人才可以觀看,到2009年第四部上映的時候,分級變成了PG-13(13歲以上的兒童可以由成人陪同觀看),這個辦法在當時成功吸引了不少年輕觀眾(雖然很多年輕人并不喜歡)。如今最新的《終結者5》如法炮制了PG-13的分級,但我覺得真是多此一舉,因為同時期上映的具有競爭力的大片都是PG-13,《終結者5》在年齡層面上根本沒有競爭優勢。
根據調查,觀看終結者的65%的觀眾年齡在25歲以上,這意味著終結者的鐵桿粉絲是25歲以上的觀眾,更年輕的觀眾對老爹不太感冒,我倒覺得,最好的辦法是更暴力一點、更血腥一點的R級才能讓目標觀眾更過癮。求大求全反而沒辦法聚焦最有價值的觀眾,也就沒辦法追求極致。更要命的是《終結者5》劇情與前幾部沒有半點關系,這真是讓它的那些老影迷們傷透了心。當然,分級這樣的規矩在大天朝并沒有什么卵用,就算是R級,我天朝觀眾也可以照看不誤。靠00后創造票房神話,也并非不可能!
一聲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