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動輒大場面、大明星,流光溢彩的奢侈品牌、時尚雜志活動,以“奢侈品”為主題的商業論壇在上海離成熟還差得很遠。這樣的活動似乎天然應該由最頂級的商業媒體來舉辦,但現實并非如此。
最近 7 年,每年春夏,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會在上海舉辦一次名為“頂級品牌高峰論壇”的活動。一些奢侈品牌的 CEO 、奢侈品學者進行演講和分組討論,曾經的話題包括“奢侈品牌原產地、“社交媒體與奢侈品傳播”等。
這一論壇的長期合作方是上海靜安區政府,在中國行政級別相當于市長的上海靜安區長,或者接近這一級別的官員,都會親自出面發言。
大部分國際知名的時尚、奢侈品牌都將中國總部設在了上海,而他們中大部分的總部辦公室都在靜安區。時尚奢侈品產業是靜安區的經濟支柱之一。幾年前,歐萊雅曾驕傲地宣布自己是靜安區納稅冠軍,尚不知這一情況是否有所改變。區政府對這一產業的興趣和支持是顯而易見的。
在論壇上發表演講的品牌 CEO 來自不同的細分行業,伯爵、IWC 等腕表品牌 CEO 曾占據論壇上午的重要時段——腕表品牌在中國市場推廣一向積極。愛馬仕、上海灘、Tod’s 等時裝皮具品牌高管也會出現,演講者中也出現一些豪華汽車品牌的高管。他們中有的人并不希望過于高調地發表演講,而只是參與簡單的小組討論,有的只是前來做聽眾,并不公開發言。
向來封閉,希望保持神秘感的奢侈品牌通常不愿意向商業活動敞開大門。因而商業論壇的主辦方在邀請嘉賓時通常會遇到不少挑戰。一些聽眾認為,一些 CEO 們的演講偏重于品牌理念,他們希望聽到更多對于行業的觀點。
比起演講嘉賓,論壇的聽眾顯得更加活躍。一些國內的時尚、生活方式品牌希望和國際奢侈品牌出現在同一個活動上,以提升品牌形象。來自貿易公司、咨詢公司,以及其他奢侈品相關行業的聽眾,則積極在論壇上尋找商業機會。主辦方努力控制著商業性活動占據的空間和時段。
在中國缺乏奢侈品領域權威商業媒體的情況下,商學院開始在奢侈品行業扮演平臺角色。法國一些研究奢侈品的商學院教授也出現在論壇上,在傳播成熟的奢侈品商業理論的同時,聽眾們希望他們能更多地談論中國現實。
今年的論壇上,商學院教授們被問到最多的問題是關于近期的奢侈品牌降價、打折潮。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市場營銷學副教授王婧認為,對于品牌來說,中國顧客在海外購物,對品牌顧客管理系統( CRM )的影響非常大。因為品牌在各個市場的 CRM 系統并不相通,流失顧客數據對品牌的長期影響是非常嚴重的。她認為匯率波動、減稅只是奢侈品牌降價的觸動點,決定降價的品牌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在這樣一個論壇上,或許可以看到奢侈品在中國的市場現狀——大量對奢侈品充滿好奇的公眾,小心翼翼的國際奢侈品牌,希望獲得國際認可的中國品牌,興致勃勃的政府部門……每個人都高度關注這個市場的變化,但似乎仍有些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