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則廣告很火,它就是來自譚維維的三星S6 edge手機廣告!大家對這個廣告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片中宣布“無線充電時代已到來”!什么是無線充電技術?簡單說,就是不用電線就能充電的技術。其實無線充電技術這東西吧,也不是什么天頂星科技了,IT業界老早就有量產產品了,比如某芬蘭手機廠家(諾基亞)在2011年推出的一系列手機,都用上了無線充電。
這手機都用上了,那么很多人不禁要問,汽車可以無線充電嗎?答案是有!作為代表汽車業界最HIT最潮最時尚的的電動汽車,當然不會放過超酷的無線充電方式~于是,電動汽車無線充電技術,開始頻頻出現在各大廠家的新技術介紹環節里面了,但這東西,真那么美好?
神馬原理?
這種技術在實現形式上有3種,但能用在汽車上的,就只有電磁感應式一種方式。工作原理?簡單得很,就是利用兩組線圈,一組線圈通電,讓另外一組線圈受到感應電,就是這么簡單。既然那么簡單,為啥不趕緊大規模應用呢?問題來了,這原理是簡單,但實際真沒那么簡單。
先來說說優點吧
無線充電的優點?那可多了,首先你不用糾結于那一堆又長又粗(哪里不對?)的充電線,不用糾結于充電站的充電口能不能接進你的車。想充電了,停那就好,啥都不用干,用著方便,看著也高大上,豈不樂哉?
但缺點其實更多
首先我們要知道,電磁感應式的感應電流強度,是和線圈之間的距離有關的,電磁波這種東西,它在空氣里會慢慢衰減,而且發射功率越大,衰減越快。那么問題又來了,到底一輛汽車的無線充電功率需要多大?首先我們還是以手機來打個比方。手機一般有線充電電壓是4.2V,充電電流大概在2A,無線的話,這兩項數據都會有下降,但我們就算無線充電和有線充電數據相同吧,這樣可以得出手機的充電功率是8瓦左右。
這是手機,汽車呢?我們還是列舉一組數據證明,以電動汽車里最有名的特斯拉為例,我們找到了特斯拉的幾種充電方式,其中,充電速度最快的超級充電樁,能在40分鐘內充滿車子,需要380V電壓,192A電流,充電功率高達125千瓦。而幾乎就沒法充滿車子的,充電速度最慢的移動充電器,充電功率也需要1.8千瓦。至少1800W的功率,放到無線充電技術上,意味著你需要很大的線圈以提供這么大的電壓和電流(電流是關鍵,還要考慮到功率衰減)。這么大的線圈,只能安放在類似充電站一類的場所中,既然是充電站,肯定先得滿足“盡快充滿車子”這個首要條件,這樣一來,比照超級充電樁,這供電線圈得有多大?如果因為技術條件限制無法快速充滿車子,那設置無線充電站的目的何在?
先不說供電配套、設備成本之類的東西,既然有能力有資金也有條件安放這種高功率高損耗的無線充電線圈,為何不直接設置有線充電樁?至于在家里設置這類裝置,理論上當然沒問題,但一般人在綜合考慮之后,是會選擇損耗低,占用地方少的有線充電樁,還是損耗高,占用地方大的無線充電?
有前途,但別盲目樂觀
當然,一些廠家已經在著手解決這個問題,比如比亞迪,在無線充電技術上就有了一些突破,也有自己的專利技術。但不管怎樣,這種非接觸式無線充電技術,在目前看來還是有諸多難關需要突破。我們并不否認這種技術未來的潛力和它的便捷性,但在當下以及未來的一段時間,電動汽車最佳的解決方案,還是有線充電。